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论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矛盾运动的新变化新特点,对于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明确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任务,意义重大。
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从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以来,至今已经60多年,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党中央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进行了多次提炼。但一直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才真正固定下来,并一直延续到党的十九大之前。这一判断,对于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起草过程中,各方面对修改社会主要矛盾提法的意见和建议比较集中,党中央经过深入思考和广泛征求意见,决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判断和表述。主要依据,一是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许多方面已经进入世界前列,“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是发展的主要问题。二是随着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生态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依据之三,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他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于这个问题造成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紧紧围绕这句话,全面准确地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影响。
第一,社会主要矛盾是整个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经济领域的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是着眼于整个社会发展来看的,不是仅从经济领域来看的。经济领域的矛盾可能比较突出,但不能掩盖其他方面的矛盾,尤其不能把经济领域的矛盾等同于社会主要矛盾。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有些甚至还很突出,但相对于社会主要矛盾,它们都是次要矛盾、具体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必将对各种社会矛盾产生全面性、广泛性的影响。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也必须从全局上、战略上进行谋划,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第二,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历史概念,不是短期概念。一定历史时期内起主要作用的矛盾,才能称得上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要管一个中长期,通过一个中长期的努力才能使这个矛盾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如果短期内就能解决的矛盾,肯定不是社会主要矛盾。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我们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是对一定时期社会矛盾运动现状和趋势所作的判断,不是对社会发展阶段的性质作出判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只是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矛盾的总变化,但不足以说明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所决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发生了变化。
第四,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判断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不仅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也要结合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结合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实践,结合党和人民的未来奋斗目标来综合考虑。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要求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从指导思想、理念思路、政策举措、体制机制、政治保证等各方面都要适应这种新变化和新要求。(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