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史之窗 >> 正文
 
 
焦裕禄是如何建设家风的
来源:纪检监察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2-09-06 发布人:Admin 浏览数量:
 

焦裕禄十分重视家风建设。焦家是一个大家庭,焦裕禄不仅有六个孩子需要抚养,还有两位老人需要赡养,和普通家庭一样,也要面对吃、穿、住、行和上学、就业等问题。怎样对待这些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家风,在成为领导干部以后,这是焦裕禄时时刻刻都要思考和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他不但经常教育孩子们要热爱劳动,时刻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还决不允许他们搞特殊化,在大家庭内部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家风。

“不劳动就会忘本”

热爱劳动是焦裕禄最接地气的家风。焦裕禄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县北崮山村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1938年末,日军占领博山县城,16岁的焦裕禄被迫辍学。其间,焦裕禄先后遭遇了父亲上吊自尽、祖父冻饿愁苦而死、嫂子惨遭外辱惊吓而亡等接二连三的打击。为了生存,焦裕禄的母亲开始教他生产和生活的知识,不仅经常带着他下地干农活,还在农忙之余教他认识并采挖马齿苋、灰灰菜等野菜,做成野菜粥充饥。这样的劳动习惯,他一直坚持了很多年。

1962年底,焦裕禄服从组织安排来到当时条件艰苦的兰考主持工作以后,不仅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还把这种热爱劳动的家风传给了家人。他常告诫家人:“不能不劳而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了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习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经常抽空带着孩子们下乡参加劳动,帮助生产队拾豆角、捡豆子、拾麦穗、刨花生,让他们知道农民种庄稼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焦裕禄的大女儿焦守凤初中毕业后要找工作,妻子徐俊雅就让他想想办法。他说:“这好办,可以叫她下农村锻炼,也可以学理发,还可以去打扫厕所。”一些单位知道情况后,主动把招工表送到了家里,都是些坐办公室的好工作,焦裕禄坚决不同意。他说:“一出校门就想坐办公室,不行。年轻人应该干点脏活、累活,找个体力劳动比较重的职业去锻炼锻炼,不劳动就会忘本。”焦守凤知道后,心中有些不满。焦裕禄就经常教育她说:“咱家祖祖辈辈受人剥削,没有一个读书人,你爷爷因地主催着还债,逼得上吊了。爷爷死后,我领着全家外出逃荒,那时全家吃的是清水煮野菜。冬天无棉衣,你一个哥哥也在逃荒的路上冻饿病死。现在你中学毕了业,成了咱家的‘秀才’,要不好好听党的话,参加劳动,你对得起谁?”后来,焦守凤被安排到食品加工厂上班。焦裕禄知道后,特地找到厂长张树森交代:“我的女儿在这里劳动,你们不要以为我是县委书记就另眼看待。应该对她严格要求,请把她安排在酱菜组,这对改造她的思想大有好处。”

焦守凤到食品加工厂上班以后,不仅每天要成堆成堆地切菜、腌菜,最让她难以接受的是还要走街串巷吆喝卖酱菜。一天,焦裕禄对她说:“今天爸爸事不多,带你去卖酱菜吧。”卖酱菜的过程中,焦裕禄除了带着她沿街叫卖,还教她怎样挑担不磨肩,怎么吆喝才能吸引顾客。边卖边教,焦守凤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心里想:“我一个小工人,什么都不是,还这么爱面子,爸爸是一个县委书记,他就没有面子了?他怎么能吆喝起来呀?”她就对爸爸说:“你回去吧,我以后再也不闹了,别人能干,我也能干。”

就这样,焦守凤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慢慢地就接受了这份工作,而且一干就是十几年。后来,无论干什么工作,她都是勤勤恳恳,最后辛苦劳动了一辈子。

“跟群众相比,咱穿得就不错了”

艰苦朴素是焦家最鲜明的家风。焦裕禄早年家境虽然不好,但穿衣打扮却没有一点落魄相。无论他何时从外面回来,母亲都会用一把准备好的小笤帚在门外把他身上从上到下扫一遍,出门前也要全身上下再扫一遍。衣服虽然补丁摞补丁,但都洗得干干净净。后来,他当了县委书记后,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一直保持着。

焦裕禄的一床被子盖了10多年,里外都是补丁,轻轻一扯就是个窟窿。他身上的棉衣穿了多年,早已不暖和。一年冬天,组织上看他成天东奔西走,身上的棉衣过于单薄,便决定照顾他3斤棉花。他知道后开口就说:“那不中。”然后就一口回绝了。他妻子后来埋怨他,他总是笑着说:“跟群众相比,咱穿得就不错了。比我要饭时披的麻袋片,住人家屋檐底下避风雪那会儿强多了。”看爱人想不开,他又耐心地解释说:“救灾物资是给群众的,这棉花咱不能要。虽然我的棉衣破点,还能穿。我是领导,不能特殊。”他还说:“兰考是灾区,群众生活困难,我们不能多占公家一分钱的便宜,生活上的困难要靠自己省吃俭用去解决。”

他对自己如此,对家人更是如此。大女儿焦守凤在10多岁的时候,穿的还是9岁时的棉袄,补了好几个补丁,袖子接长了好几回,同学们笑她:“县里第一大官的女儿穿这种衣服,真丢人。”焦裕禄知道了,对她说:“一点点大的年纪居然比起穿着来了,什么是丢人?不好好学习,不遵守纪律,那才是真正的丢人呢!衣服旧了、破了,洗干净了,补好了就行了!”在父亲的教导下,她那件旧棉袄又穿了两个冬天,直到实在不能穿了,才改了改给小妹妹穿。

焦裕禄去世后很长一段日子里,焦家的一家老小全靠徐俊雅每月50多元的工资和13元补助生活。由于生活困难,他们家里没有添过一件新衣服。家里的几个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实在没有办法,徐俊雅就含着眼泪把焦裕禄生前穿过的衣服拿出来,缝缝改改给大儿子穿,后来小了就转给了小儿子穿。1966年9月15日,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在天安门城楼上与毛泽东合影的时候,穿的就是大姐焦守凤穿过的、改了几次的衣服。直到今天,焦家兄弟姐妹几人仍是朴素示人,从不追求奢侈和享受。

“不要以为爸爸是书记,光想着搞特殊”

不搞特殊化是焦家最有底气的家风。作为一名长期在党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经历过革命战争洗礼的党员干部,焦裕禄深知领导干部搞特权的危害性。为此,他到兰考一上任就取消了县里给领导干部的特殊照顾。

有一次,焦裕禄发现儿子焦国庆很晚才回家,一进门,就问他上哪里去了。焦国庆说:“到礼堂看戏去了。”焦裕禄接着就问他:“谁给你钱买的票?”焦国庆说:“谁也没给我钱,我也没有买票就进去了。我们几个小孩都在戏院门口挤着想进去,检票的叔叔说:‘你们都是谁家的小孩,快回家睡觉吧。’我就说:‘焦书记是俺爸爸。’那个叔叔一听就让我进去了。”焦裕禄听后教育他说:“国庆,你可知道,剧团的叔叔、阿姨在舞台上又蹦又跳,那也是劳动。如果我们都像你看戏不买票,就等于剥削他们的劳动果实。你今后还看不看白戏?”焦国庆最后说:“我错了,今后再不这样了。”焦裕禄掏出两角钱递给他说:“从小要养成为人民服务的好品德,不要以为爸爸是书记,光想着搞特殊。明天上学,路过戏院门口,把钱送给礼堂的叔叔,再认个错。”

焦裕禄临去世的时候,还嘱咐妻子说:“俊雅,不要哭。你要坚强,要听党的话,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我没想到我走得这么快、这么早。这么多年,你跟着我没少操心、受罪。咱们还有两个老人、六个孩子,这担子却压在你一个人肩上了。困难会有的,领导上会照顾的,但你不要给组织上找麻烦,不要伸手向领导要钱要东西……”

任何时候不要向政府要补助、要照顾,不能搞特殊化。这些嘱托也成了子女们一生的原则。大女儿焦守凤家里的条件在几个兄弟姐妹中是最困难的。大儿子和儿媳一直没有固定工作,后来大儿子又患病多年,直到几年前过世。这些持续多年的艰难困苦,焦守凤都默默承受,不但从来没有跟政府要求过帮助和救济,就连对兄弟姐妹也从不伸手。有困难找政府要求帮助,在焦家没有这样的风气。焦裕禄的三女儿焦守军任中级职称专业技术干部12年,因军区档案馆没有高级职称指标,面临退休,总政干部部一位领导得知后,提出给她解决高级职称问题,但她婉言谢绝了。她说:爸爸活着的时候告诉我们不能搞特殊,我不能给爸爸丢脸,不能给他抹黑。焦守云在儿子10岁时成了单身母亲,一个人挑起了照顾孩子的重担。后来,儿子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家里的花费特别大。她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硬是一个人扛了过来。焦家第二代跟所有人一样,也都面临着孩子、房子、票子等各式各样的困难和抉择。焦家第三代的10个孩子,有一半都在待业或打工,但谁也没有搞特殊化、找关系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总之,活在父辈的光环下,特权围绕在身边,但带头吃苦,个人的路个人走,不搞特殊化,不躺在父亲的功劳簿上让人看不起,这是焦裕禄同志的家风。我们需要弘扬这种家风。

 
Copyright @ 吉林农业大学纪检监察办公室    地址:长春市新城大街2888号